玻璃钢湿电除尘器是一种利用高压电场净化含尘废气的环保设备,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静电捕集与湿法清除结合,实现对细微颗粒物(如 PM2.5)、气溶胶、酸雾等污染物的高效去除。以下是其工作原理的详细概述:
一、核心原理:静电捕集 + 湿法冲洗
玻璃钢湿电除尘器的工作过程可分为荷电、捕集、清除三个关键阶段,整体依赖高压直流电场的作用,同时结合水膜或冲洗系统实现污染物的最终分离。

二、具体工作流程烟气引入:
待处理废气进入电场
含尘废气(如锅炉烟气、化工废气)经进气口进入玻璃钢壳体内部,通过气流分布装置(如导流板、均流网)均匀分布后,流经由阳极和阴极组成的高压电场区域。
玻璃钢壳体作为耐腐蚀外壳,隔绝内部高压电场与外部环境,同时耐受废气中的酸雾、水汽等腐蚀性介质。
荷电:污染物粒子带电
电场建立:设备通过高压电源(通常为负高压,电压范围 10~70kV)在阴极线(放电极)与阳极板 / 管(收尘极)之间形成强电场。
电晕放电:阴极线表面因强电场产生 “电晕现象”,释放大量电子和负离子;这些带电粒子与流经电场的废气中的粉尘、雾滴等污染物碰撞,使污染物粒子带上负电荷。
注:电晕放电的强度直接影响荷电效率,需通过合理设计电极间距(通常 100~300mm)和电压参数确保稳定放电。
捕集:带电粒子被阳极吸附
带负电的污染物粒子在电场力(库仑力)作用下,向带正电(或接地)的阳极板 / 管运动,并被阳极表面吸附,实现与干净气体的分离。
阳极材质为玻璃钢(或内衬防腐材料),表面光滑且具有疏水性,为后续湿法清除奠定基础。
清除:水膜或冲洗系统移除污染物
水膜形成:通过顶部喷淋系统向阳极表面持续或间断喷水,在阳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;部分场景下,废气中的水汽也会在阳极表面冷凝,辅助形成水膜。
污染物剥离:被阳极吸附的粉尘、雾滴等污染物被水膜覆盖并冲刷,随水流沿阳极表面流下,汇入底部集液槽,最终通过排污系统排出(需经废水处理后回用或达标排放)。
净化后的干净气体(去除了 90% 以上的细微颗粒物及部分可溶性气体)经出气口排出。

三、关键辅助系统作用
高压供电系统:提供稳定的高压直流电,确保电晕放电持续有效,是设备运行的 “动力源”。
喷淋 / 冲洗系统:控制水膜厚度和均匀性,避免阳极表面积灰结垢(否则会降低电场强度和捕集效率)。
气流分布系统:保证废气均匀流经电场,避免局部流速过高导致未被捕集的粒子 “逃逸”。
防腐系统:除玻璃钢壳体外,阴极线、喷淋管等部件需采用耐腐材料(如钛合金、PVC),防止被酸雾、盐雾腐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