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源头预防,减少堵塞诱因
控制吸收剂浆液品质是关键:石灰石浆液浓度需稳定在 10%-15%,避免因浓度过高(超过 20%)导致颗粒沉降;选用纯度≥90% 的石灰石,减少杂质带入。同时优化烟气预处理,通过高效除尘(如电除尘出口粉尘浓度≤50mg/Nm³)降低粉尘与浆液混合形成的沉渣。此外,严格控制脱硫塔 pH 值在 5.5-6.5,防止 pH 过高(>6.5)导致 CaCO₃过量析出结垢,或 pH 过低(<5.0)加剧设备腐蚀产生杂质。

二、针对性疏通,解决现有堵塞
针对不同堵塞部位采取措施:喷淋层堵塞时,拆解喷淋嘴用高压水(压力≥5MPa)冲洗,清除内部浆液结晶或杂质;若管道堵塞,可采用机械疏通(如管道疏通器)配合稀盐酸(浓度 5%-10%)浸泡溶解 CaSO₄垢层。除雾器堵塞需停机后用高压水反向冲洗,对顽固结垢可短暂通入热蒸汽(100-120℃)软化后再冲洗。塔底积渣则需定期(每 3-6 个月)排空浆液,人工清理沉渣或采用浆液循环泵反向冲刷。
三、强化运行维护,避免反复堵塞
建立定期巡检机制:每日检查喷淋压力、流量是否稳定,发现异常及时排查喷嘴堵塞;每周检测浆液密度、固含量,超标时及时补水稀释。定期(每月)对塔内构件(如喷淋管、除雾器)进行内窥镜检查,早期发现结垢趋势。同时改进设备设计,将普通喷淋嘴更换为防堵型(如螺旋式或大孔径喷嘴),塔底加装搅拌器(转速 15-30r/min)防止浆液沉降,浆液循环管道增设过滤器(滤网孔径≤3mm)拦截大颗粒杂质。

四、应急处理与系统优化
若突发严重堵塞导致脱硫效率骤降,需紧急停机,避免杂质硬垢固化。停机后全面排查堵塞点,必要时采用化学清洗:对钙基垢层用氨基磺酸溶液(浓度 8%-10%)循环浸泡 4-6 小时,对硅酸盐垢可添加氢氟酸(浓度 2%-3%)辅助溶解(需做好防腐保护)。长期运行中,可引入在线监测系统,实时监控浆液参数、压差变化,提前预警堵塞风险,从被动处理转向主动预防。

 
 
